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全站搜索
新闻检索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工业污水怎么净才干净
    作者:    发布于:2016/4/2    浏览量:479

     污水治理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近年来得到了高度重视。如为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及达标排放,国家及行业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厂监督管理标准等。各地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及维护。但是,污水处理领域也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多头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得到解决。

      

      污水处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建设部门,建设系统自身有一些污水监管机构如公用事业监管机构、排水管理机构等,来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厂及接管单位)进行行业管理。环保部门则主要对污水处理厂的达标排放实施监督。此外,在有的地方,还设有专门机构来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及达标排放。多重监管看似可以确保监管措施到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利益不一致,也会存在大家都在管却管不好的可能。

      

      对此,不少专家提出下述建议:

      

      首先,监管人员要重视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学习。国家出台的污水处理法规、标准都是经过反复论证后才发布实施的,作为污水处理行业的监管人员,如果自身不熟悉这些法规、标准,现场监督时就缺乏说服力。

      

      在对污水处理厂采样工作中,一些监管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认为只要到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及出水排放口随便取样即可。殊不知,由于污水的成分复杂,采取的瞬时水样又是作为对污水处理厂监管的主要依据,因此,采样的代表性、样品的保存方法等都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数据监测的准确性。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监管人员直接让污水处理厂代为采集样品的做法。这些不规范的做法,往往导致最终评判结果的不客观、不公正。因此,污水处理行业的监管人员应加强行业内国家法规、标准的学习。只有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行业监管。

      

      其次,理顺多头监管的乱象。多方监管中,如果各方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企业的合理诉求,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由于监管部门隶属不同的行业或主管机构,往往缺乏必要的沟通,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多个监管部门同一天甚至同一时间段对同一排污企业采样监督的情况。

      

      为解决对排污企业监督中出现的超标问题,有的监管部门会采取与第三方管道维护机构合作的方法,即当排污企业水样出现超标后,监管部门建议或暗示企业与其推荐的第三方管道维护公司签订清通、养护协议,由这些机构负责今后的污水管道维护。对污水管道的养护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对这些第三方机构缺乏必要的监督,往往是收了企业交的维护费而不能做到定期管道维护,结果仍然是超标排污。有了监管部门的庇护,部分排污企业甚至可以名正言顺地超标排污。这些,不仅导致污水治理效果不佳,而且排污企业也苦不堪言。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优化当前污水处理行业的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监管行业的监督力度,促进污水处理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污水处理厂要加强自身管理,确保达标排放。监管部门只能通过抽查或在线设备自动反馈的监测数据来掌握排污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抽样本身就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曾有调查指出,一些企业存在擅自篡改数据等问题,在线监测仪的监测数据不一定能客观反映污水实时监测数据。因此,除了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外,污水处理厂也应加强自身管理,严格履行国家、地方政府赋予其的污水处理职责,按照设计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污水,并妥善处理污泥,避免二次污染。

      

      当前,在不少地方,已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进行考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管理、水质与检验、生产运行成本管理等方面,并现场采集出水水样进行监测。这种由专业人员开展的污水处理厂考核、检查工作比较系统、全面,对污水处理厂的规范管理与运行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同时,要加强污水处理从业人员和监管机构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专业的管理、监督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人员。除了加强业务培训外,还可以尝试监管人员与从业人员进行角色互换。即优先从污水处理从业人员中选拔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监管队伍之中。这样,监管人员队伍才会更加专业,日常监管才会更加科学、合理。而对污水处理从业人员的选拔、提升,可以通过组织国家、行业的技能竞赛,以及污水处理厂内部班组劳动竞赛等方式开展。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选拔优秀人才,提升污水处理行业的整体素质。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9-2024 青岛水立方净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