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检索
栏目导航
新闻搜索
污水处理设备接触氧化池工艺设计
作者: 发布于:2021/3/30 浏览量:410
污水处理设备接触氧化池在设计工艺参数时主要考虑池子有效容积、接触时间以及空气量等条件。有效容积与进出水BOD浓度和容积负荷有关。污水在池内有效接触时间不能少于2个小时,池中溶氧量一般维持在2.5mg/L—3.5mg/L之间,气水比约为15—20:1。下面简单了解一下污水处理设备接触氧化池工艺设计考虑要点。
污水处理设备接触氧化池运行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控制进水pH值
影响接触氧化池正常运行的因素主要有水温、pH值、溶解氧和营养物,而其中最直接且易于测定的是pH值。对于生活污水,一般情况下pH值在6—9之间,如进水pH值发生突变,必须采取稀释、控制进水量等措施,防止池子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大规模死亡。
(2)加强对生物相的观察
接触氧化池中的生物种类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在正常运行时,生物相相对稳定,细菌与原生动物之间有着制约关系,如进水水质、水量发生突变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生物相中各类生物比例发生变化,生物数量减少,预示着水处理效果降低。因此,通过对生物相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与补救措施。
(3)及时排除过多的池底积泥
在接触氧化池中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主要来源于脱落的老化生物膜以及预处理阶段未分离彻底的悬浮固体。较小絮体及解絮的游离细菌可随出水进入二沉池,而吸附了大量砂砾杂质的絮体比重较大,难以随出水流出而沉积在池底。随着运行过程的积累,池底积泥会影响接触氧化池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堵塞曝气装置,因此,及时排出过多的池底积泥,对接触氧化池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的排放标准 | |
下一篇: 对小区污水处理设备运转情况检查 |